网友提问:
霸王假如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会有多少?
豹眼看历史的回答:
项羽乌江自刎,也算是历史上少于的悲壮时刻。
话说项羽人高马大(不对,是孔武有力),少年时就力能扛鼎、武艺高强,数十个常人是绝对进不了他的身。更有其为楚国贵族后裔,号召力极强,这才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一呼百应,号召天下诸侯灭亡秦朝建立西楚政权。只可惜项羽为人自傲暴躁,不听忠言,不善识人,最后众叛亲离败在了曾经看不起的刘邦手里,乌江一刎成千古绝唱,可叹可惜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霸王过了乌江,以江东父老之力重新与刘邦对抗,反盘的可能性有吗?
小编以为很难。从头来看项羽失败的过程,刚开始楚国的阵营占有了当时中原的近半壁江山,这也是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之一,因为西楚足够强大,但由于项羽的分封过于任人为亲,各个诸侯国并不支持他的分封,各自内战,所以当时的天下是乱的,刘邦崛起后很多人转而支持了汉国,项羽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对抗全部的诸侯,这才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项羽渡江后,楚国仅剩江东一小块地盘了,并且全是在刘邦的围住之下。所以即便项羽度过乌江,也很难有翻牌的时机。再说人都是现实的,所谓的江东父老对项羽的拥戴是建立在他不断获得军事胜利的前提下的,他遭到重创再回江东还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吗?小编以为很难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好,假如,项羽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其结果必然还是失败,还会把同样的错误再犯一次。因为项羽到死都没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说什么“天亡我也,非用兵之罪。”
拔山扛鼎的英雄
项羽说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后世对此没有不认可的,李白有诗句说:“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项羽确实为不可一世的英雄,他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召见诸侯,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秦朝的主力主要为项羽所消灭,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大小七十多战,项羽无不取胜。项羽一生就打了一次败仗,结果自刎乌江,丢了天下,也丢了性命,后世对他多有同情,深表惋惜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英雄有疾
项羽如同战神,打仗绝对没问题,但打天下就不行了,打天下远比打仗复杂的多。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亡其国。”
项羽拔山扛鼎的气势成就了项羽,也毁了项羽。“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这正是以勇力而达到的功业,项羽由此绝对的信奉武力,只要能打,什么都不用放在心上,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了这里。
项羽分封诸侯,私其亲,天下不服,多有怨气,但也无可奈何,项羽敢这样就是仗其勇力,谁都不怕。
项羽鸿门宴先卖曹无双,是根本把曹无双没当回事,不追究项伯泄密和不杀刘邦,是认为刘邦够不成威胁,杀了会影响自己大英雄的声誉。
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使他自然听不进去别人意见,对别人的功劳也会轻视,所以项羽赏赐总是很不爽快,兑现总要打点折扣。跟随项羽的韩信陈平等难有用武之地,得不到多少发展的机会,先后都离开了项羽。
因为过于自信,自然疑心较重,范增的话听不进去,而且范增还受到怀疑,最后只好辞官离去。
因为崇尚武力,所以常大开杀戒,坑杀巨鹿大战二十多万降卒,火烧阿房宫,大肆杀戮失了天下人心。
因为勇冠天下,无所畏惧,对自己的大英雄的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楚汉战争中不杀刘邦的父亲、妻子。
因为崇信武力,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所以敢衣锦还乡,富贵归故里,把咸阳交由秦的降将把守。
项羽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集中在他过于崇信武力上了。英雄在历史上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打天下最终是要得人心,项羽即使胜仗打的再多,最终也不会得到天下。重来一次,依然如故,因为他致死不悟,再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改了,那还是项羽吗?
悲剧英雄是最完美的结局
历史不可能重复,做这种假设只是表现了人们对项羽失败的惋惜罢了。杜牧有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的话不过是激情之言,不能令人信服。倒是王安石的话说到了根子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谁的命都是命,你项羽不觉悟,我江东子弟为何要陪你再送一次命?
选择自刎,保留了自己大英雄的名节,赢得了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司马迁将其放入帝王之列,这就是项羽最好的归宿 ,卷土重来是不可能的,如有可能,只会更糟,还不如就那样做一个悲剧英雄的完美。
其他网友观点
垓下一战,可以说刘邦已经取得楚汉之争的决定性胜利,项羽被围,英布、彭越、韩信全面合围,项羽杀退韩信追兵后又数次被围,最后退到乌江自刎。那么,当时如果项羽不自刎而单枪匹马渡过乌江,是否能够东山再起,也是史学界千百年来争论的焦点。我来分析一下,请大家来指正。
首先来说,项羽如果撤退至乌江以东地区,胜算还是很大的,项羽垓下之战并不是全局性的战役,而是中了韩信的奸计所致。项羽战败之时,江东仍有项羽残余力量,如果他渡过乌江收拾残局完全有机会组织力量。当时韩信是用激将法诱骗项羽被围,只是在垓下以及安徽的周边集结优势兵力,而江东地区情况如何,韩信并无把握。一旦战火烧到江东,战局走向并不明确。
第二,彭越、英布、韩信并不是真正臣服刘邦。刘邦称帝以后,各个异姓王与刘邦离心离德,相互利用,为造反准备时间。如果项羽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与彭越、韩信、英布联手反刘,凭借项羽的军事才能以及各个异姓王的号召力,完全可以击败刘邦。
第三,项羽如果坚持持久战,变数很大,有战胜刘邦的可能性。即便是项羽短期不能取胜,只要坚持持久作战的战略,刘邦一方必会出现内讧,各个异姓王与刘邦只是合作关系,特别是韩信,不会久为人臣,甚至会出现刘、项、韩三足鼎立的局势,那时,项羽对韩信可以采用攻心战术,取胜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第四,刘邦白登山被围以及平定各个异姓王均是项羽的机会。刘邦称帝后在白登山被匈奴冒顿所围,由此可见,刘邦对全国局势的变化并未全面掌控,各个异姓王武装割据很可能形成,如果项羽能坚持到这时,完全有机会利用乱局以乱取胜。从时间上看,刘邦到死之前才平定英布叛乱,可以看出刘邦在位期间的政局混乱,作为军事才能极为突出的项羽来说如果能坚持到这个时候,一举消灭刘邦势力并不是没有可能。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1588tao.com/1756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